正在阅读:卡梅隆不是神!揭秘《阿凡达》背后技术卡梅隆不是神!揭秘《阿凡达》背后技术

2010-01-09 02:19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指不定 责任编辑:zhangkaijun
1《阿凡达》火了!回顶部

  阿凡达,你看了吗?

  虽然在国内上映时间仅为短短一周,但是这部超级3D巨作《阿凡达》已经让国内外无数人为之疯狂了。看豆瓣,清一色的好评;看QQ签名,清一色的盛赞;看电影票房,清一色的飘红……

据陆川说2012的导演都应该跪拜!
据陆川说《2012》的导演都应该跪拜!

  拍完《泰坦尼克号》后,詹姆斯•卡梅隆备受好莱坞的推崇;《阿凡达》上映之后,其彻底被“神化”。关于这个极致追求技术的“天神”,民间已经有了很多传说的版本:卡梅隆耗时14年开发了《阿凡达》的拍摄设备;卡梅隆在CG设计上的能力在世界无人能敌;卡梅隆创造了3D……种种“雷人”的版本让作为IT编辑的笔者不得不为之抓狂。为了还原《阿凡达》和詹姆斯•卡梅隆的真相,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部分幕后的故事。

不要羡慕哥,哥玩的就是技术
不要羡慕哥,哥玩的就是技术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凡达》产生的过程吧:写好剧本之后寻找有实力的演员,然后先由经过特殊改造的摄像机对场景进行拍摄,再有世界上最出色的特效工作室进行特效处理制作,最后才是我们在影院中体验到的极致3D巨作。虽然一句话基本上就把整个事情说完了,但是每个环节都值得仔细挖掘,毕竟5亿美元的投资是扔在这里面了,而不是丢进了太平洋。

  关于剧本、演员的问题就不在我这个IT编辑的探讨范围之后了,今天和大家一起主要是了解一下其中科技秘密,明白科技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破解卡梅隆的神话。虽然《阿凡达》以强悍的3D效果吸引无数人的眼球,但是值得告诉大家的是,貌似还有比“阿凡达”3D更牛的技术。

21400万美元拍摄设备怎么样?回顶部

  先来了解下拍摄设备吧,目前在数字摄像设备中处于顶尖地位的主流摄影机为RED ONE和SONY两家(为什么不采用imax原生拍摄?请往后看)。这两个品牌的摄像机是目前好莱坞主流导演采用最多的摄像机,虽然RED ONE在技术参数方面更胜索尼一筹,但是似乎好莱坞导演更为喜欢索尼的产品,所以目前好莱坞的数字摄影设备更为偏重索尼多一点。

卡梅隆1400万美元打造的拍摄神器
卡梅隆1400万美元打造的拍摄神器

  《阿凡达》的拍摄主要使用8台Sony HDC-F950数字电影摄像机及8部Sony CineAlta F23数字电影摄影机组成的3D拍摄系统,此3D摄影系统被命名为:Fusion Camera-3D System(此系统的第一版也被用于3D电影《地心游记》的拍摄),乃是卡梅隆研发的3D拍摄系统。

  为了研发Fusion Camera-3D System,卡梅隆专门从美国飞往日本索尼公司研发总部,与研发工程师耗时三个月才对16台摄像机进行了改装。我们通过观看上图就可得知,Fusion Camera-3D System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将两台F950或者F23拼接在一起,而是通过非常非常复杂的技术将两台摄像机连接为同一套系统,其实这样的改造就等于重新制造出一台拥有两个镜头的3D摄像机,难度自然不言而喻,传说中为了开发这套系统,卡梅隆花费1400万美金。其实如果您不能理解Fusion Camera-3D System系统的话,可以看看近期的新闻。

JVC用于2010年世界杯的摄像机
松下的双镜头摄像机

  松下这款产品的原型机其实在去年就已经推出,在笔者的印象中JVC也同期的跟进了类似的产品,而在今年的CES大展中,松下配合2010年世界杯而发布了这款号称全球首款一体化全高清3D摄像机的产品,这款产品即将帮助CBS、福克斯体育、MTV、NBC环球等电视台同步转播3D世界杯。卡梅隆的Fusion Camera-3D System系统其实与这款产品的理念一致,但是由于这款松下产品仅仅为广播级产品,并不适合电影的拍摄,所以卡梅隆打造的Fusion Camera-3D System堪称松下这款产品的电影升级版,并且时间也提前了好几年。

  再谈回为什么不使用原生的iMax设备拍摄,纵观近两年的市场,虽然有部分电影的部分镜头采用IMAX设备拍摄(按笔者印象,蝙蝠侠开战时刻中蝙蝠侠召唤许多蝙蝠的片段是使用iMax拍摄,而且据说变形金刚2中仅有4处采用iMax拍摄),但是IMAX更多的应用则是拍摄那些在科学宫里吓唬人用的特效电影,用于商业电影中极为罕见。再者根据笔者估计,《阿凡达》如此多的特效场景采用数字手法拍摄即可以达到整个流程的无缝连接,而且也避免了数次胶转磁、磁转胶的麻烦。

  另外,向大家透露下,《XX拍案惊奇》用的是比Sony F23更牛气的Sony F35数字摄像机。当然,为了避免不正当的人身攻击,关于《XX拍案惊奇》的影片质量笔者在此就不做评述了。当然,目前大部分电影制作公司拍摄设备都是租赁的,很少有大手笔的一次性能大宗购买数套产品的公司。

  看到这我们就知道了,《阿凡达》的拍摄系统并非是卡梅隆一个人所完成的,而是在之前的产品上进行了特殊的改装。卡梅隆之所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因为他学习了牛顿大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3全球最牛特效公司全来了回顶部

  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但是拍摄终于算完工……

  拍摄完成之后,下面卡梅隆面临的就是寻找强大的特效工作室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制作电脑特效最为有名的公司有三家,他们分别是: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导演乔治·卢卡斯为了《星球大战》的拍摄于1981年创立)、数字领域(Digital Domain,卡梅隆自己的公司,承担了《泰坦尼克号》等电影的特效制作)和维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指环王》三部曲、《金刚》都是该公司承担特效制作)。

yoda大师原型真身?
yoda大师原型真身?

  可以这么说,其中的任何一家都可以在世界电影特效上都可以独当一面,但是神奇的卡梅隆却将其他两家公司成功的说服,三家公司一起合作制作《阿凡达》的特效,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见到了史无前例的特效制作。

  当然,术业有专攻,两家公司在特效制作上分工也很明确,工业光魔只负责后期特效,维塔只负责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数字领域应该(之所以用“应该”是因为我真的不太确定,卡梅隆没告诉我)负责其他的“打杂”特效。至此,一支传奇、高效、无敌的团队诞生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全球观众带去最为震撼的视觉特效,共同去畅游那个神奇的潘朵拉星球。

  当然,在特效制作中有很多专业术语、高难度词汇让无知的人为之膜拜,就连笔者也搞的云里雾里。为了不给大家添乱(其实是为了避免出错),在此我也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只需知道《阿凡达》的特效是最牛的就OK了。至于其他事情,那是特效工作室操心的内容。

4比《阿凡达》更强大的3D技术解析回顶部

  作为一名投影机编辑,笔者自然要加入一些投影机的内容,不然就是跑题了,把其他频道的访问量抢过来了,总编问罪俺就不好交代了。下面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放映(投影)方面的事情。

  3D+IMAX才是王道!无数看过《阿凡达》的前辈这样向笔者殷殷教导。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现在加拿大IMAX公司独家拥有该项技术,世界各地的IMAX影院均由IMAX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对于笔者这样的小白观众来说,IMAX就是屏幕更大了,真的没发现其他特别之处。不过据了解,《阿凡达》的IMAX版胶片重量高达2吨,2吨是什么概念就不用笔者多费口舌了。

  但是3D就不一样了,这里面可是大有嚼头的。不知道各位读者小时候是否有过用红绿塑料片眼镜看3D电影的经历,反正吃不饱肚子的笔者是无福消受。但是好在日后从事了IT编辑这一行当,第一时间感受了NVIDA的3D技术,并且看了全球首款3D显示器、3D电视机、3D笔记本和3D投影机。3D显示设备无论的玩游戏还是看电影,效果均非常逼真。但是据笔者亲身调试感觉这种3D安装调试非常复杂,记得笔者当初测全球首款3D投影机的时候就把显卡、笔记本、显示器等频道的编辑请过去,其中还联系厂家产品经理数次,在评测室足足折腾了一天才折腾出来3D效果。当然,请大家去成都小吃旗舰店来一盘老醋花生那是后话不表。

  话题回到《阿凡达》上来,其实《阿凡达》3D放映技术并没有什么变化,全世界的电影院也不可能为了这一部电影而更换全套的放映设备,除非带三聚氰胺的熊猫牌奶粉畅销全世界了。

它从银幕中跑出来了啊!动物管理员在哪?
它们从银幕中跑出来了啊!动物管理员在哪?

  电影院常用的3D技术采用了左右眼图像交互显示在屏幕上的方式,将垂直同步讯号作为快门切换即可达成立体显像的目的。观众通过偏振过滤眼镜或红外同步系统配合电子眼镜,每只眼睛均看到一个单独的图像,然后利用大脑产生的错觉而感受3D画面的。当然,如果不戴上专门的偏光眼镜或者遮住任何一只眼睛,那么就无法在人眼中合成立体图像。由于左右眼的输出画面都必须提供至少每秒60帧画面,因此对显示设备的垂直扫描频率必须达到120Hz或者更高。

  其实在2008年年底,投影机行业的芯片提供商德州仪器便宣布以后将3D技术作为DLP投影机的主打。这就意味这以后我们买一台带3D技术的DLP投影机,然后就可以在家躺在被窝里看《阿凡达》了。

右边女主持人竟然是虚拟的,你看出来了吗?
右边女主持人竟然是虚拟的,你看出来了吗?

  在前文中,笔者便提到了还要一种更为先进的3D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如果你想对这种技术有所了解,那么笔者建议你去看看《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这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的部分情节已经为我们展示了这种3D技术在未来应用的可能。如果你感觉那个过于遥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就是CNN报道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这种3D技术就在电视台中有所应用了,上图中的女主持人就是虚拟画面,估计一般人看不出来吧。

  如果想看到全息影像,首先要对拍摄设备进行改良。在拍摄全息画面的时候,摄影机不仅需要记录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要记录位相信息。在观看的时候则需要借助透明度高的介质构成的多棱锥,然后经过光学的反射才能看到立体效果。当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全息影像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包括清晰度、容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观看全息电影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540块就能看IMAX 3D版《阿凡达》回顶部

  怎么搞的,记得明明写的是《卡梅隆不是神!》这样的标题,但是文章写到最后一页才发现全是说这位老兄的好话啊。

  不过不难看出,作为神作《阿凡达》的缔造者,詹姆斯•卡梅隆还是很强大的:参与开发了最强大的摄像设备;联合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特效工作室;让全世界的观众都知道了IMAX 3D电影,缔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的传奇。

  虽然有人说《阿凡达》涉嫌抄袭,虽然国内《阿凡达》的票价似乎要涨,虽然卡梅隆为了票房忽悠我们从黄山中获得了灵感(那山是张家界的天柱山),虽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抛弃其他因素不谈,在科技的应用上,这部电影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也正是这些科技力量的应用,才使得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甚至有观众为了不错过精彩画面让膀胱痛苦了三个小时……

  其实不光《阿凡达》出了3D版,球迷们也能看到3D版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了,包括袁和平导演的《苏乞儿》都已经公布了3D片段。这一切都预示着貌似3D距离我们真的不太远了。

贝神啊,保佑我能买到票吧!
贝神啊,保佑我能买到票吧!

  好了,查了半天资料终于完成这篇文章了,接下来笔者就准备睡觉养精蓄锐了,一切都为了在周六早上早点起床,去中国电影博物馆排队看IMAX 3D版的《阿凡达》了。贝神啊,保佑我能买到票吧……

  附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观影小贴士:中国电影博物馆每天放映四场《阿凡达》,早场60元,午场80元,晚场100元,学生证半价,会员卡全部40元。中国电影博物馆用的是70mm的胶片(《阿凡达》用数字摄像机拍摄的,胶片为数字转换后的作品),幕布宽27米,高21米(在国内仅次于东莞万达影院)。遗憾的是,中国电影博物馆现在还不支持网上订票,不支持预售票,买票的读者最好以前网上申请预约参观票,并且请于8点左右排队(8点半开门)。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IT热词

网络办公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